近日,化学工程领域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6.744)在线发表了我校药学院张宇教授课题组在老年性黄斑病变药物递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Neovascularization-directed bionic eye drops for noninvasive renovation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复杂的眼后部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致盲原因。AMD常由视网膜黄斑区域的衰退性改变而引起,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其中湿性AMD(wAMD)的情况尤为严重,甚至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wAMD的特征是脉络膜内新生血管异常生长,随后出现渗漏或出血,在黄斑处形成威胁视力的疤痕。目前,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治疗依赖于每月玻璃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或静脉内注射光动力(PDT)药物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然而,创伤性局部治疗和外源性远距离眼底给药往往导致继发性眼损伤、治疗效率低和免疫原性炎症。因此,开发一种通过非侵入给药,同时具备新生血管靶向性和高眼后段渗透性的制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受内源性低密度脂蛋白天然靶向新生血管能力的启发,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非侵入给药的维替泊芬仿生纳米滴眼液,用于wAMD的PDT治疗,有效增强了药物的眼部穿透性和病变部位靶向性。通过将光敏剂维替泊芬包裹在靶向性的仿生重组低密度脂蛋白(rLDL)载体的疏水核心内,进而将5-羧基荧光素共轭穿膜肽固定在rLDL载体的表面,有效驱动纳米颗粒穿过血视网膜屏障,并将维替泊芬输送至过表达LDL受体的新生血管部位。在划痕和管形成实验中发现,所构建的纳米体系可以有效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破坏新生血管的形成。在小鼠激光脉络膜损伤模型中,单剂量给予仿生纳米滴眼液并进行激光诱导治疗1周后表现出新生血管快速闭合,VEGF和促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明显下调,表明新生血管的成功抑制和炎症的缓解。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不但为湿性AMD的光动力疗法提供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侵入给药策略,而且这种生物启发的纳米递送系统对其他眼底疾病的无创治疗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1.维替泊芬仿生纳米滴眼液靶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到达病变部位,经激光照射后产生单线态氧杀伤新生血管
我校博士研究生冉美鑫、邓亚昕和闫家齐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药学院张宇教授、芬兰奥博学术大学Hongbo Zhang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张含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我校药学院唐星教授的指导与支持,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芬兰科学院基金以及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
张宇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创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兴辽人才”等多项科技计划资助,多项研究成果已实现转化,并进入注册申报阶段。
文章DOI号:10.1016/j.cej.2022.13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