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当前位置: 科研资讯 >>  正文

我校在吴茱萸代谢活化致肝毒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时间:2022/05/30 13:46:09   发布机构:科研处   浏览次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879)的支持下,我校中药学院刘晓秋教授课题组对吴茱萸代谢活化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和机理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商品规格的吴茱萸进行质量评价。相关论文8篇发表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中草药、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等杂志上。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吴茱萸有小毒。

 

课题组通过在动物和细胞水平阐明了基于代谢活化的吴茱萸致肝毒性机理。通过谱-毒相关性,找到了吴茱萸中5种主要生物碱与肝毒性呈正相关、柠檬苦素与肝毒性负相关。建立了吴茱萸中5种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在SD大鼠体内有/P450酶诱导剂/抑制剂的药动学分析法,从药动学度角度进一步验证了吴茱萸经代谢活化的肝毒性的物质基础和机制。

基于UPLC-Q-Exactive-MS建立吴茱萸及其体内外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全面表征吴茱萸成分及体内外代谢物。吴茱萸生物碱类成分主要发生羟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反应,推导了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并捕获到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GSH结合物,阐明了吴茱萸致肝毒性的生化机制。

中国药典规定吴茱萸果实需要近成熟时采摘,商品规格分为小花吴茱萸(2-3mm)、中花吴茱萸(5mm左右)和大花吴茱萸(6-10mm,多开裂),中花吴茱萸商品流通广泛且价高。

经动物和细胞实验结果发现大花吴茱萸的毒性最大,中花吴茱萸毒性较小,小花吴茱萸无毒性。大花吴茱萸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较高,而柠檬苦素含量较低,生物碱存在于果壳中,柠檬苦素存在于种子中。当果实开裂后种子脱落,柠檬苦素流失,是导致大花吴茱萸毒性大的原因。小花吴茱萸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较低,而大花吴茱萸生物碱含量过高,中花吴茱萸介于两者之间。

论文研究内容由我校2017级博士研究生张薇完成,中药学院刘晓秋教授和潘英妮教授为通讯作者。


上一篇:我校在雀舌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下一篇:我校在植物来源的对映异构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办 公 室:024-43520087

技术转移:024-43520085

Email:kyc@syphu.edu.cn

 
 
2013 © 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处    中国·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110016
平台研制:沈阳药科大学计算中心  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