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于生物膜天然功能的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成为抗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转移性乳腺癌,也称为乳腺癌转移瘤,是乳腺癌的一个阶段,其中疾病已扩展到越过腋窝淋巴结的远处部位,是90%乳腺癌病人死于乳腺癌的原因。虽然目前临床技术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治疗效果仍然有限,远端转移整个生存期最多只能提高几个月。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可以通过增强肿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而有效地靶向肿瘤,提高肿瘤靶向的潜力。然而,当乳腺癌恶化到晚期时,肿瘤细胞之间的连接松散并且可能分离。大量的游离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传播,从而形成更多的转移。因此,仅仅消除已经产生的转移灶是不够的,有效捕获并清除循环肿瘤细胞以预防更多的转移仍具有临床挑战性。
基于以上问题,该团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同时考虑血小板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天然靶向性,靶向递送阿霉素-吲哚菁绿触发化疗及光热治疗的双重作用,制备了血小板膜包被共载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PMDIs)。采用纳米药物生物可降解载体共载阿霉素和吲哚菁绿,并在载体表面包被血小板膜。通过静脉注射,可通过增强的通透性和滞留作用(EPR)在原发肿瘤中积聚,并通过化疗光热共同作用消融原发肿瘤。通过P-选择蛋白和CD44受体之间的高亲和力同时活化捕获并清除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系统对乳腺癌的肺和肝转移产生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文章第一作者:叶皓,无涯学院药剂学硕士二年级(80K药学理科基地班)学生。
文章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142-9612(19)30168-1
附图:
图1:纳米粒(PMDIs)的制备及抗乳腺癌转移原理示意图
图2:PMDIs在右侧第四对乳腺脂肪垫上接瘤的Balb/c裸鼠体内的行为及抗转移治疗效果。
图A为给药后20天的体内生物发光和肿瘤图像。图B为肿瘤生长曲线。图C为各种处理后不同组小鼠的存活率。
图D为肺印度墨水染色及主要组织切片情况。比例尺:1毫米。图E为各组治疗期间小鼠的体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