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当前位置: 科研资讯 >>  正文

利巴韦林前药和递送系统--基于降低溶血效应和增强治疗作用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12/03 11:27:33   发布机构:科研处   浏览次数:

利巴韦林是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丙肝、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拉沙热病毒。利巴韦林通过核苷转运体进入细胞,在细胞中经过磷酸激酶转化为利巴韦林单磷酸化物及利巴韦林三磷酸化物,利巴韦林及其磷酸化物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但是由于红细胞缺少磷酸酶,利巴韦林的磷酸化作用不可逆,磷酸化物不能通过细胞膜转运,导致磷酸化物在红细胞中累积,并且过度利用引起的ATP不足能够使细胞膜的氧化应激增强,进而引起细胞膜的破裂。所以治疗过程中常伴有严重的溶血效应,这种副作用导致抗病毒作用降低并且限制临床应用。尽管现在临床上可以通过降低给药剂量、间断给药和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手段缓解其引起的溶血效应,但是治疗效应的降低和治疗费用的增加降低了患者的顺应性。所以开发避免溶血作用的利巴韦林的前药及其新型制剂是重要的。

我校物化教研室王艳娇副教授课题组综合今年国内外利巴韦林前药及其制剂的相关研究报道, 撰写了题目为” Strategies for ribavirin prodrugs and delivery systems for reducing the side-effect hemolysis and enhancing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 的综述,并刊登于《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期刊上,该期刊影响因子为7.705。

该综述分析了通过改变与红细胞的作用来降低利巴韦林诱发的溶血效应的可能性,详细的介绍了利巴韦林前药和制剂的相关研究,并系统的评价了其有效性和溶血效应,由此归纳了现有的降低溶血效应的方式,包括靶向作用部位、减少药物与红细胞作用、改变药物在红细胞中的代谢行为等。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前药模式。本文基于单磷酸化衍生物进入红细胞后不能转化为利巴韦林,改变代谢行为,设计了角鲨烯与单磷酸利巴韦林共价结合的衍生物,有效减少利巴韦林累积引起的溶血作用。此外角鲨烯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缓解红细胞膜的氧化应激效应,降低红细胞膜破裂的可能性。由于利巴韦林单磷酸化是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的限速步骤,因此这种衍生物可以绕过单磷酸化过程,使得药物的治疗作用增强。角鲨烯化核苷衍生物被证实可以自组装形成胶束,进一步的对胶束表明修饰可以更好的降低溶血作用。这篇综述为利巴韦林的前药设计、新型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是通过制剂手段降低副作用的典型代表,并且针对降低溶血反应和提高治疗效应而提出的新的前药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文章附图代表如下:

上一篇:自组装的PEG-PLGA-PGlu复合核纳米粒用于细胞内PH响应性释放抗癌药物阿霉素
下一篇:中药博落回中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办 公 室:024-43520087

技术转移:024-43520085

Email:kyc@syphu.edu.cn

 
 
2013 © 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处    中国·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110016
平台研制:沈阳药科大学计算中心  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