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脂肪乳剂的深入研究,其在制药领域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脂肪乳剂的特殊的理化特性和低毒性决定了其可以作为脂溶性药物特别是抗癌药物、麻醉药物及抗炎药物的良好载体。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药物包裹于脂肪乳剂的脂质核心部分,由于该结构亦类似于微球,因此被称为脂质微球(Lipid Microsphere,LM)。脂质微球这一名称最早由日本学者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脂质微球一般定义为难溶性或脂溶性药物被包裹于脂质核心或吸附在乳化剂构成的界面相中所形成的分散体,平均粒径在200nm左右,与体内脂蛋白结构组成类似。同传统脂肪乳剂相比,脂质微球更强调药物传递载体的概念和药物在制剂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一般乳剂中药物存在于油相中,而脂质微球制备时药物可能不仅分布于脂质核心,根据界面膜载药的观点,难溶性的药物可能更倾向于分布在界面层中,另有新观点认为脂质微球制备中通过极高压撞击,药物形成了纳米混悬液,因此药物在脂质微球以被包载于脂质核心和纳米分散体系的形式存在。
我校药剂教研室唐星教授课题组多年来一直从事脂质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攻克诸多药物包载难题。其中,将拉洛他赛开发为脂质微球注射液,不仅解决了其溶解度低、水相中化学稳定性极差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增溶剂吐温-80的使用,具备更高的临床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发表于 《国际制药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IF=3.458, Parenteral formulation of larotaxel lipid microsphere tackling poorsolubility and chemical instability,Volume 460, Issues 1–2, 2 January 2014, Pages 212-219)。该研究选择混合乳化剂精制蛋黄卵磷脂(E80)、大豆磷脂(S75)和泊洛沙姆188,其中,离子型乳化剂磷脂荷负电可形成静电屏障,非离子型乳化剂泊洛沙姆188则具有较长的亲水聚氧乙烯链,舒展在水相中可形成空间屏障,在静电屏障和空间屏障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稳定性极高的混合乳化膜,将药物包载在油相或乳化膜中后,该乳化膜起到了“隔离衣”的作用,极大地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显示,拉洛他赛脂质微球注射液在4 ℃和25℃的T90%(555,165d)约为其在水相中(200,676h)的20倍,药物化学稳定性得以显著性提高预示着拉洛他赛脂质微球注射液广阔的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