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科技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中科院1区,IF=15.1)在线发表了我校王海峰副教授团队的综述文章“Dietary Polysaccharides as Gut Health Regulator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
肠道健康是整体健康的核心,其通过调节微生物群平衡、免疫反应和代谢功能维持机体稳态。然而,传统疗法(如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寻求可持续且安全的干预策略。膳食多糖作为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代谢调节和免疫增强等多重生物活性。其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与肠道微生物群的互作模式及功能表达。研究表明,膳食多糖可通过选择性富集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抑制病原菌(如大肠杆菌),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生成,从而增强肠屏障完整性并缓解炎症。此外,多糖通过调节NF-κB和MAPK等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代谢综合征和结直肠癌(CRC)等疾病中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潜力。
本文系统综述了膳食多糖的结构特征(如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空间构象)及其通过“微生物群-代谢-免疫”轴调控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重点探讨了多糖在UC管理、抗疲劳、代谢紊乱干预和CRC防治中的应用;并展望了通过结构修饰和递送系统优化提升其临床转化价值的未来方向。
我校2024级硕士研究生王心弘为论文第一作者,中药学院王海峰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沈阳药科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5.10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