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思唯尔旗下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3,中科院1区)在线发表了我校医疗器械学院李舟研究员课题组在双多酚纳米组装递送系统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Design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remodeling bispolyphenol nanoparticles combined with αPD-L1 for enhanced melanoma immunotherapy”。
黑色素瘤虽然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但αPD-L1单独作用时容易受到个体差异和肿瘤免疫抑制细胞的限制,因此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效果不甚乐观。该研究基于金属酚醛网络和气体扩散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多酚纳米组装粒子(Phl-CaCO3@Lut-Cu NPs)的糖酵解-铜死亡-免疫联合治疗策略。Phl-CaCO3@Lut-Cu进入肿瘤细胞后,一方面,Phl通过抑制GLUT1的活性限制葡萄糖的转运,进而阻滞肿瘤细胞的能量供给过程。同时,Lut作为HIF-1α的抑制剂下调其表达,进而负调控有氧糖酵解过程。另一方面,铜死亡过程中,Cu2+与硫辛酰化DLAT结合,诱导DLAT的异常寡聚。不溶性DLAT的增加导致细胞毒性,诱导细胞死亡。另一方面,FDX1将Cu2+还原成更加具有毒性的Cu+,导致Fe-S簇蛋白合成的抑制,诱导细胞死亡,并促进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的释放,进而促进DC细胞的成熟,最终激活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αPD-L1)可结合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PD-L1受体,使其与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断联”,进而抑制免疫逃逸过程,恢复T细胞的功能,增强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发生。
该研究旨在通过铜死亡和双重糖酵解抑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αPD-L1的协同作用重塑肿瘤微环境(TME),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参考和策略。
我校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艳珠和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臧凌鹤老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医疗器械学院孟昭旭副教授和廉鹤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沈阳药科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舟研究员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了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MS-198)和辽宁省教育厅基础科研项目(LJKMZ20221354,LJ212410163004)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