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张宇副教授团队在药剂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Co-delivery of latanoprost and timolol from micelles-laden contact len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doi: /10.1016/j.jconrel.2019.05.025,IF:7.877)。
青光眼已经成为继白内障后的第二大导致不可逆失明的主要病因,预计到2040年全世界将有超过1亿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的特点表现在眼内压(IOP)的升高以及视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的损伤。虽然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高眼压被认为是青光眼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降低IOP的药物在青光眼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每降低1 mm Hg的IOP可以降低13%~19%的患病风险。由于血眼屏障的存在,对于眼部疾病,全身给药通常是无效的,因此局部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滴眼液是最常用的局部给药剂型,占市售眼用制剂的90%以上。然而,由于受泪液、眨眼、鼻泪管排泄、角膜屏障等生理因素影响,滴眼液的角膜生物利用度仅有1~5%。因此,为了达到所需的治疗效果,常常需要提高的给药频率,但这增加了相应的副作用,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鉴于此,迫切地需要开发一种更合适的眼用制剂。接触镜作为新型眼部药物传递系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在该研究中,张宇副教授团队设计出持续释放β受体阻滞剂(噻吗洛尔)和前列腺素F2α类似物(拉坦前列素)的胶束内含型角膜接触镜。通过薄膜水化法将拉坦前列素和噻吗洛尔载入mPEG-PLA胶束,然后通过HEMA的光聚合嵌入角膜接触镜基质中,并对接触镜的透光率,含水量,氧气透过率,离子渗透率,体外释放,体内PK、PD以及载药角膜接触镜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制备得到的载药角膜接触镜可长时间佩戴,在实现期望的降压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图1胶束内含型角膜接触镜的体内外表征
致谢:衷心感谢唐星教授在课题设计方面给予的指导以及王健副教授课题组在分子结构模拟方面给予的无私帮助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36591930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