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  正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2021年度中德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发布时间:2021/07/05 16:47:07   发布机构:科研处   浏览次数:

各位老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期发布了《中德科学中心2021年度中德合作交流项目指南》,为做好申报工作,现将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计划设置

1.资助领域

涵盖自然科学所有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科学、医学、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

2.资助期限

本轮征集获批的中德合作交流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具体为2022年7月1日到2025年6月30日。

3.资助规模及强度

拟资助的合作交流项目数量不超过50项。双方总费用不超过150万元人民币(或等额的欧元)/项。

4.资助内容

中德合作交流项目资助内容包括双方3年内多人多次的互访交流(鼓励青年科学家的参与,单次访问不超过3个月)和小型研讨会。资助费用包括国内和国际旅费、食宿费用、会议场地费等。中德合作交流项目相关资助要求请查看中德科学中心研究访问停留资助标准(见附件1)和中德双边研讨会资助标准(见附件2)。如果申请人还希望申请其他不在上述范围内的费用(如学术参观、签证相关费用等),需要单独对这些费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二、申请资格

申请人必须为中国或德国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

(一)中方申请人须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年期(含)以上项目(在研或已结题)主持人或主要参与人,或者曾获得过中德科学中心林岛项目资助。此外,中方申请人所在单位须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依托单位。

(二)德方申请人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申请DFG项目的资格;德方申请人所在机构为盈利机构、政府运营机构或者不允许立即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不具有申请资格。

(三)正在承担或承担过3年期(含)以上中德科学中心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本项目。

(四)本项目不计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限项范围。

三、申报要求

(一)申请书要求

中德合作交流项目要求中德双方须有一个共同主题,且须汇集中德双方在该领域内优秀的科研人员。中德双方申请人应共同向中德科学中心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详细列出每一位参与者的贡献以及每年的交流计划,包括每次交流访问的停留时间、出/来访科研人员的名字以及每次交流访问的研究内容,并据此认真填写预算。中德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见附件3)须用英文撰写,格式和内容须符合中德合作交流项目英文指南(见附件4)要求,具体请参考中德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见附件5)。此外,申请书须包括双方申请人及所有参与者的个人简历。

(二)注意事项

1.涉及人和动物的研究须严格遵守患者知情同意和相关伦理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2.数据与相关材料的收集、管理和交换须严格遵守两国有关法律和规定。

(三)附件要求

除填写并提交申请书外,申请人须将下列材料作为附件一同提交。

1.合作协议(中德合作交流项目协议书参考模板见附件6)。中德双方申请人须就合作内容、交流计划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交流协议(该协议可在项目获批后提交)。

2.涉及人和动物的研究,双方申请人须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中方须在申请阶段提交,德方可在项目获批后提交)。

(四)申报时限

请有拟申报的老师将电子版申请书及其附件发送至科研处指定邮箱,校内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9月23日10时,提交的电子版申请书必须为PDF格式文件(通过WORD格式转换),全部申请材料大小不得超过15MB,并以中德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见附件5)中规定的形式命名。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电子版申请书及其附件后,还需打印3份纸质申请书及其附件,经中德双方申请人签字(德方申请人可以使用电子签名)后提交科研处。

联系人:杨钒

联系电话:024-43520086

邮箱:1473792881@qq.com

附件1:中德科学中心研究访问停留资助标准

附件2:中德双边研讨会资助标准

附件3:中德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

附件4:中德合作交流项目英文指南

附件5:中德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

附件6:中德合作交流项目合作协议书参考模板

上一篇:专利转让/许可公示
下一篇:关于调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学科评审专家库人员信息的通知

 

 办 公 室:024-43520087

技术转移:024-43520085

Email:kyc@syphu.edu.cn

 
 
2013 © 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处    中国·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110016
平台研制:沈阳药科大学计算中心  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