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当前位置: 科研资讯 >>  正文

我校在肿瘤仿生纳米疫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3/10/27 10:34:42   发布机构:科研处   浏览次数:

细胞因子疗法是FDA批准的首批免疫疗法之一。抗肿瘤细胞因子干扰素-α(IFN-α)和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于1986年和1992年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晚期肿瘤。IFN-α和IL-2疗法证实了将免疫平衡极化为促炎表型可以延缓肿瘤的进展。新的证据表明IL-15在抗肿瘤免疫的稳态、启动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15是一种膜相关生长因子,通过与由IL-15受体α(IL-15Rα)和IL-15Rβ/γ组成的高亲和力异三聚体受体复合物结合来介导生物学效应。IL-15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膜上的IL-15Rα结合,然后反式呈递给T细胞上表达的IL-15Rβ/γ。IL-15和IL-2通过与共同的IL-2/IL-15Rβ/γ链结合,激活类似的信号转导级联。研究表明,IL-15和IL-2在淋巴细胞激活方面的作用有所区别。IL-15有助于记忆T细胞的产生和存活,而IL-2则促进包括免疫抑制的调节性T细胞(Treg)在内的所有T细胞亚群的扩增。尽管IL-15疗法前景广阔,但由于剂量限制性毒性和疗效不佳,其临床转化仍面临困难。

为此,我校孙进教授和何仲贵教授开发了仿生纳米疫苗介导多价IL-15自反式呈递,实现了IL-15和肿瘤抗原的时空同步递送,从而有效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用于有效且安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这项工作中,课题组通过工程化树突状细胞(DC)衍生的细胞膜囊泡设计了仿生纳米疫苗,以实现时空同步的细胞因子递送(biNV-IL-15)。该仿生纳米疫苗具有多价IL-15自反式呈递、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定向呈递肿瘤抗原表位以及共刺激分子锚定的特性。其具有纳米级结构,可有效延长体内循环半衰期和在淋巴器官中的滞留,改善治疗窗。与需要与APC上的IL-15Rα结合的传统IL-15疗法相比,仿生纳米疫苗可以以多价方式直接介导IL-15反式呈递给CD8+ T细胞,从而引发强大的T细胞激活,其被定义为“多价IL-15自反式呈递”。biNV-IL-15的系统给药可将IL-15靶向递送至肿瘤特异性T细胞,减少非特异性全身免疫刺激,并最大限度地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驱动肿瘤杀伤和免疫记忆。

biNV-IL-15可以将共刺激分子和肿瘤抗原呈递给初始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IL-15/IL-15RαbiNV-IL-15)和IL-15Rβ/γT细胞)之间的多价相互作用导致仿生纳米疫苗介导的IL-15自反式呈递的高特异性和强结合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T细胞受体(TCR)和biNV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IL-15靶向递送至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从而促进抗肿瘤T细胞免疫反应。此外,由biNV-IL-15激活的肿瘤特异性CTL可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IFN-γ,介导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M1型的转变,从而减缓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biNV-IL-15实现了多价IL-15和肿瘤抗原在时空上同步递送至单个CD8+ T细胞,从而比IL-15biNV混合给药具有更强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能力(图1)。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题目为Biomimetic nanovaccine-mediated multivalent IL-15 self-transpresentation (MIST) for potent and safe cancer immunotherapy

图1.仿生纳米疫苗介导的多价IL-15自反式呈递提高疗效并避免副作用

我校博士毕业生王开元、张轩博、叶皓为共同第一作者,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何仲贵教授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倪倩倩助理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沈阳药科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2155-z


上一篇:我校药剂学科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下一篇:我校在小分子化合物抗耐药真菌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办 公 室:024-43520087

技术转移:024-43520085

Email:kyc@syphu.edu.cn

 
 
2013 © 沈阳药科大学科研处    中国·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110016
平台研制:沈阳药科大学计算中心  技术服务